井岡山大學生紅色研學拓展基地
井岡山大學生紅色研學拓展基地
井岡山精神融入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,有利于堅定大學生崇高的理想信念,有利于培養(yǎng)大學生艱苦奮斗的作風,有利于培養(yǎng)大學生服務人民的意識;因此各地高校陸續(xù)開展井岡山紅色研學拓展課程。
咨詢熱線:400-8800-064
微信咨詢:yixuetuozhan(添加老師微信即可在線咨詢)
江西翼學拓展也借助著井岡山的紅色遺跡和井岡山的紅色精神,開展了井岡山紅色研學拓展課程,課程采用特色的教學模式,讓學員能夠從中領悟到井岡山精神的真諦。
井岡山紅色研學課程介紹
專題教學:邀請井岡山斗爭史專家學者及企業(yè)管理領域的專家講師,圍繞井岡山精神、井岡山斗爭史、黨性修養(yǎng)、領導科學與藝術(shù)、企業(yè)現(xiàn)代管理等多方面100多個專題進行授課。按照“模塊”加“專題”的形式,打破了傳統(tǒng)的時間順序和空間范圍,圍繞某個主題,采取縱向跳躍、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,選取一些典型的歷史事件和熱點話題,進行更加深入的闡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。
訪談教學:這是一堂最真情、最感人的品牌課程,課程以井岡山精神的傳承和創(chuàng)新為主線,邀請最早在井岡山地區(qū)領導革命斗爭的袁文才和王佐之后代袁建芳、王生茂老師,原中組部副部長曾志之孫石金龍老師,電視劇《井岡山》插曲《紅軍阿哥你慢慢走》的原唱江滿鳳老師等多位嘉賓從多視角、深層次地現(xiàn)場講述斗爭背后一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,并通過嘉賓與學員的互動交流,引導學員在歷史和現(xiàn)實的碰撞中,理解井岡山精神的實質(zhì)。
現(xiàn)場教學:井岡山保存革命舊址遺跡29處,其中有10處被列入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瑞金保存有革命舊址和紀念建筑物共15處。這些都是井岡山、瑞金的活教材。組織學員到革命舊居、舊址現(xiàn)場進行革命傳統(tǒng)教學活動來回顧中國共產(chǎn)黨在井岡山、瑞金斗爭時期的奮斗歷史。
體驗式教學:“朱德挑糧上坳,糧食絕對可靠。”沿著當年朱、毛紅軍挑糧上山的路線,徒手拉練,邊走邊學習思考“當年紅軍挑糧上山為什么不會累”,既是一次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,又是一次體魄的鍛煉和意志的考驗,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。
情景教學:井岡山斗爭已過去八十多年,硝煙早已散去,但這段歷史不會被人忘記。觀看井岡山斗爭全景畫聲光電演示館、大型實景演出《井岡山》,情景再現(xiàn)井岡山斗爭的革命歷程,鮮活的展示、形象的表演,讓學員恍若穿越八十多年時空,置身于雄渾蒼茫的群山之中,親身領略著井岡山斗爭史上的波瀾壯闊,聆聽著朱毛會師的歡呼聲、向贛南閩西進軍的腳步聲,黃洋界保衛(wèi)戰(zhàn)、十送紅軍等一幕幕感人場景中。
拓展教學:井岡山紅色拓展訓練將現(xiàn)代拓展訓練的理念與井岡山紅色革命歷史相結(jié)合,在傳統(tǒng)體驗式教學的基礎上,進行完善創(chuàng)新,探索革命歷史教育的新形式。主要利用井岡山特有的紅色資源,在革命遺址上開展的一種培訓方式。
井岡山紅色拓展基地
黃洋界
1928年8月3日,汀贛兩省國民黨軍隊趁我紅軍主力遠去汀南、根據(jù)地兵力不足之際,組織了四個團分兩路時攻黃洋界哨口,企圖占領井岡山。紅四軍三十一團以不足兩上連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四次沖鋒后,從茨坪軍械處抬來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,在只有三發(fā)炮彈,前兩發(fā)又沒有炸響的情況下,第三發(fā)炮彈命中敵人的山下指揮部,敵人以為我軍主力歸來,慌亂中連夜退逃,紅軍終于取得了黃洋界保衛(wèi)戰(zhàn)的勝利,正在回井岡山途中的毛澤東聞訊,寫下了《西江月井岡山》這首詞。
茨坪革命舊址群
茨坪毛澤東舊居:1927年10月下旬,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井岡山茨坪后,房東李利昌便騰出此屋的一半給秋收起義部隊居住。 從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,毛澤東同志同志便常在這房屋的右后間居住和工作。在這里, 他代表井岡山前委起草了《井岡山前委對中央的報告》即《井岡山的斗爭》一文,從理論上全面系統(tǒng)地總結(jié)了創(chuàng)建井岡山革命根據(jù)地的經(jīng)驗, 闡明了“工農(nóng)武裝割據(jù)”的嶄新思想。
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
為了弘揚井岡山精神,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, 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,1985年,井岡山人民在茨坪北山開始興建“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”,鄧小平題字的“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”落成剪彩。踏入陵園大門,是塊橫式牌坊園標“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”九個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所題寫。進門后,經(jīng)過花壇園庭,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。第一組49級,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。第二組60級,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(jù)地創(chuàng)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。
大井毛澤東舊居
位于江西井岡山市大井村中央,房屋坐北朝南,土木結(jié)構(gòu),因墻壁為白色,當?shù)厝肆晳T稱它為“白屋”。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秋收起義部隊來到大井村時,駐扎在“白屋”中的農(nóng)民自衛(wèi)軍首領王佐,將他這幢兵營騰出給工農(nóng)革命軍做營房,毛澤東便居住在此屋的東廂房內(nèi)。在與毛澤東舊居相鄰的黃屋是朱德、陳毅的舊居。
井岡山革命博物館
是中國第一個地方性革命史類博物館,主要擔負井岡山革命斗爭歷史陳列展覽、宣傳井岡山精神、管理保護井岡山革命紀念地舊居遺址等職責。
茅坪八角樓
井岡山斗爭時期,茅坪是井岡山革命根據(jù)地黨、政、軍領導機關(guān)所在地和湘贛邊界工農(nóng)武裝割據(jù)斗爭的指揮中心。同時,紅軍的后方留守處、醫(yī)院、被服廠、修械所等后勤機構(gòu)也設立于此。在這里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、第二次代表大會。毛澤東、朱德、陳毅、譚震林等經(jīng)常在這里辦公和居住。
咨詢熱線:400-8800-064
微信咨詢:yixuetuozhan(添加老師微信即可在線咨詢)